“南珠”素以光彩夺目、晶莹璀璨而享誉世界,古有“西珠(欧洲)不如东珠(日本),东珠又不如南珠”之美誉。我国珍珠养殖的历史源远,特别是两广一带的珍珠养殖历经岁月的洗礼,逐渐沉淀为南珠文化。
然而何以传扬,不禁让人担忧。曾经赫赫有名的流沙珍珠,曾经一年一度的南珠小姐竞选比赛,曾经提出要建设中国珍珠城……
如今,徐闻的珍珠养殖每况愈下,一些珠农开始打了退堂鼓,丢掉珍珠养起鱼、螺。有识之士担忧,如果我们不及时重视发展“南珠”产业,那响当当的“南珠”金子招牌将丢弃,“南珠文化”将在历史殆尽。目前,如何借助海上丝路的发展契机,重振南珠品牌雄风,把南珠文化传承下去,值得我们去思考,去探索……
“南珠”暗淡为哪般
徐闻的珍珠养殖业兴于1984年,历经多次品种改良,养出了全国有名的“南珠”。然而,目前分布于南山、迈陈、西连和角尾的珍珠养殖场面积已从2万多亩缩至5000多亩,珍珠年产量约1000公斤。曾经璀璨的“南珠”如今为何变得暗淡?
根据记者走访发现,虽然深受台风破坏,但一些珠农基本恢复了元气,但珍珠养殖仍不尽人意。西连镇大井村600多户约4000人,主要是以养珠为主。养珠和加工珍珠链成为当地的支柱经济。
不过,受近几年珍珠养殖不景气的影响,一些珠农放弃养珠,选择外出打工,或另寻其他养殖路——养鱼。“成本高,风险大,赚不了多少钱,年轻人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,仍留守在珍珠养殖一线基本是养殖老手。”西连镇大井村珠农黄建说,养殖了十几年,舍不得放弃,总想着过段时间就会出现转机。
徐闻某珍珠加工有限公司的老板谢先生告诉记者,市场需求量大,但受国外珍珠的冲击,珍珠加工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。“加快创新,改善加工手工艺,改良品种,树立珠农的信心,提升产品质量,扞卫‘南珠’这一品牌。”谢先生说。
质量是南珠的生命,没有质量,就没有使用价值,就失去珍宝属性。“近10多年来,南珠之所以陷入困境,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质量下降。我国南珠出口完全放开,成了“免检产品”,虽然国家规定质量标准,要求珠层厚度0.4mm以上,但相关部门没有执行,规定变成了一纸空文。”某加工厂收购人员李先生说,国内市场也很少有检测珠层厚度,更没有标明等级,按质量明码标价。一些珠农急于求成,没能按照标准去执行,质量参差不齐。
贝类的优良性在慢慢退化,生长速度慢,容易生病死掉,珍珠变得难养了。”徐闻海洋与渔业局养殖股股长李坤元说。